甲醛罐清理作業前的準備工作是一項事無巨細的事情,各個方面要做好預案,預判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保障各方利益,特別是工作人員安全的考慮。接下來山東源海設備清洗就前期準備工作與大家分享我們是怎么做的。
一、人員準備
1. 人員資質與培訓
操作人員:需具備危險化學品操作資質,熟悉甲醛特性、應急處理流程及儲罐清理規程。
監護人員:需經過安全培訓,負責現場安全監護,確保通風、消防等措施到位。
應急救援人員:提前聯系專業救援團隊或內部急救小組,確保突發情況可快速響應。
2. 安全防護裝備
個人防護用品(PPE):
呼吸防護: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甲醛蒸汽可通過呼吸道中毒)。
身體防護:穿防化服(全封閉式,材質需耐甲醛腐蝕,如 PVC 或丁基橡膠)。
手部防護:戴丁腈橡膠手套(防滲透)。
眼部防護:護目鏡或面屏(防止液體飛濺入眼)。
輔助裝備:攜帶便攜式甲醛檢測儀(實時監測環境濃度,閾值通常設定為 0.5ppm 以下)、防爆對講機。
二、設備與工具準備
1. 儲罐預處理設備
物料清空:
泵類設備:使用防爆耐腐蝕泵(如不銹鋼離心泵)轉移罐內殘留甲醛溶液,需確認管道密封性。
氮氣吹掃系統:用于置換罐內空氣,降低甲醛蒸汽濃度(甲醛爆炸極限為 7%-73%,需控制在安全范圍)。
清洗設備:
高壓清洗機:配備耐酸堿噴頭,壓力需≥10MPa,用于沖刷罐壁殘留。
中和藥劑:準備碳酸氫鈉溶液(中和酸性殘留)或專用甲醛處理劑(如強氧化劑)。
2. 安全與應急設備
通風設備:安裝防爆軸流風機(強制換氣,每小時至少 12 次以上),連接風管至罐外,確保空氣流通。
消防器材:配備干粉滅火器、消防沙、抗溶性泡沫滅火劑(甲醛火災專用),現場設置消防水源。
泄漏應急物資:防化氈、吸附棉、塑料收集桶(用于處理泄漏液體),應急中和池(提前開挖或準備移動池)。
3. 檢測與監測工具
甲醛檢測儀(量程 0-100ppm,精度 0.1ppm)、可燃氣體檢測儀(監測爆炸風險)、氧含量檢測儀(確保罐內氧含量≥19.5%)。
溫濕度計(高溫會加速甲醛揮發,需控制環境溫度<30℃)。
三、場地與環境準備
1. 作業場地隔離
警戒區域:以儲罐為中心,半徑 50 米內設置警戒線,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進入。
道路規劃:預留消防通道和應急車輛進出路線,確保暢通無阻。
地面防護:在儲罐周邊鋪設防滲漏塑料布或耐腐鋼板,防止清洗廢水污染土壤。
2. 環境監測與評估
大氣監測:提前監測作業區域上風向、下風向的甲醛濃度,若周邊有居民區或敏感點,需提前通報并協商臨時疏散。
廢水處理:設置臨時廢水收集系統,清洗廢水需導入專用處理池(需具備中和、氧化等功能),禁止直接排入下水道。
天氣條件:選擇晴朗、微風天氣作業,避免雨天(防止廢水擴散)或大風(加速甲醛擴散)。
四、安全管理與制度準備
1. 風險評估與方案審批
委托專業機構進行作業前風險評估,制定《甲醛罐清理安全方案》,內容包括:
作業步驟、時間安排、人員分工;
應急處置流程(如泄漏、中毒、火災);
環保措施(廢水、廢氣處理方案)。
方案需經企業安全管理部門、環保部門及屬地應急管理局審批備案。
2. 安全技術交底
作業前召開全員會議,明確各崗位風險點及防控措施,進行模擬演練(如呼吸器穿戴、緊急撤離路線)。
確認 “一書一簽”(安全技術說明書、安全標簽)齊全,確保操作人員熟知甲醛危害特性。
3. 通訊與報警系統
建立現場通訊網絡,確保操作人員、監護人員、控制室之間實時聯絡。
安裝聲光報警器,設定甲醛濃度超標(如 1ppm)、氧含量不足等報警閾值,聯動通風設備自動開啟。
五、特殊注意事項
儲罐結構檢查:
提前通過儲罐液位計、壓力表確認內部殘留量,必要時進行無損檢測(如超聲波測厚),評估罐壁腐蝕情況,防止清理時發生坍塌。
靜電控制:
作業人員需穿戴防靜電服,設備接地(接地電阻≤4Ω),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如鐵制工具,改用銅合金或木質工具)。
廢棄物處理:
清理出的固廢(如銹蝕物、吸附甲醛的棉織物)需分類存放于危廢暫存間,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嚴禁隨意丟棄。
六、應急處置預演
人員中毒:立即將患者轉移至上風處,脫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沖洗皮膚和眼睛,呼吸困難時進行人工呼吸并送醫(*劑可使用葡萄糖酸鈣)。
液體泄漏:用吸附材料圍堵泄漏源,收集后倒入中和池,用碳酸氫鈉溶液覆蓋反應,監測 pH 值至中性后按廢水處理流程處置。
火災爆炸:初期火災用抗溶性泡沫滅火,若火勢失控,立即撤離并啟動消防應急預案,通知周邊單位疏散。
通過以上全方位準備,可降低甲醛罐清理過程中的安全與環境風險,確保作業安全、環保、有序進行。實際操作中需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并全程記錄作業過程以備追溯。